王永平,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的林農都曉得:就是那個承包竹林養雞的大學生。
王永平是瀘州江陽人,大學畢業已近7年,去年辭去公司的文員工作,承包了近60畝竹林地,辦起了林間養雞場。“林下養殖是新起步的產業。”王永平很自信。
“第一天上山,第二天簽合同,第三天引進雞苗……”重大畢業的王永平,辭去了城市的工作,與五戶林農簽下承包合同,啟動資金是5萬元。
3月22日,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興場村,春雨淅淅瀝瀝。王永平經營的竹林,漫山遍野都是雞叫聲,雞們在竹林間自由覓食。
這個村屬于天仙生態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區,林下土雞養殖是這里帶動農民增收的產業之一。2010年以來,示范片區新發展養殖規模達到1000只以上的養殖戶就有53戶。現在已經有近900戶林農或業主進行林下土雞養殖。
“我是想換一種生活方式。”盯著四下“流竄”的雞,王永平的臉上是淺淺的笑容。2004年從重慶大學計算機專門畢業后,王永平一直在瀘州市里工作,是個標準的城市白領,每月兩三千元的工資,“但上班久了,厭倦了單調重復的程序。”去年6月辭去工作后,王永平看上了天仙鎮興場村的竹林地。這個鎮子70%的森林資源都是竹子,林改后,一些出外打工的林農急于轉讓林地使用權。
為什么是養雞?“也考察過一些別的項目,但比較來比較去,還是覺得養雞效益好,又有生態價值。”
“第一天上山,第二天簽合同,第三天引進雞苗。”王永平的項目上得風風火火。她與五戶林農簽下承包合同,每畝林地一年50元。啟動資金是5萬元。
從來沒涉及過養殖業,雞怎么養?直接去拜師學藝,向老養殖戶學習養雞的入門技術。
養殖專門合作社 吸引她入伙養雞
2010年6月,第一批1000只雞苗放到竹林里,7月第二批……眼前這些在雨中爭食的雞,已經是王永平養的第四批了。
2009年,天仙鎮就成立了一家專門從事生態土雞生產、技術服務和銷售為一體的養殖專門合作社,在引種、原料采購、生產標準、育雛和防疫等方面實現統一。當年出欄的林下雞就有40萬余只,林農收入1824萬余元。
還有一些鼓勵措施,吸引王永平這樣的外行入伙:若建一個標準雞棚,每平方米補助70元。“建一個雞舍需要1300元到1400元,林農可拿到補助800多元。”納溪區畜牧局生產股股長李澤平介紹,“每只雞苗也給予5角錢的補助。”
王永平按照示范片區統一的生產標準,雞仔長到45天,就用玉米、麥麩、酒糟等糧食來喂養。雞喝的水也必須清潔,王永平就請人打了一口井。她還在林間種下黑麥草給雞吃。
第一批雞要出欄了,銷售又要動腦筋。通過中間批發商,每斤利潤要少1塊錢,王永平就自己進城聯系飯店、餐館、農家樂,同時在一些網站發布信息。還真收到了成效,“現在已經有三四家固定客戶了,每個客戶每天都要四五十只雞。”王永平說,還有網友自己開車來買。
每只土雞純利15元 想要雞苗的養殖戶太多
每只土雞的純利潤為15元到20元。用30畝林地,每畝放養100只,每年兩批次土雞,一年純利至少9萬元。王永平在想,下一步,養雞也要做品牌。
按照示范片區的統一規定,每畝林地只能放100到150只雞,密度不宜過大。王永平的近60畝林地每批次只養4000到5000只,主要是雞苗供應跟不上。示范片區已建了一個家禽孵化育雛中心,但要雞苗的養殖戶實在太多。
養殖林地的消毒問題也很麻煩。林地面積這么大,每個雞棚都要消毒到位,用噴霧器消毒也要用兩天時間。還有季節性保溫,特別是冬季,雞棚內外溫差大。這些都非常需要專門人士的技術指導。
李澤平介紹,現在林下土雞的純利潤每只在15元到20元。用30畝林地,每畝放養100只,每年兩批次土雞,一年純利至少就有9萬元。
王永平也算過這筆賬,還想有自己的品牌,“今年得趕緊注冊一個商標,有好的品牌才有更大的市場。”
本文來自:四川日報網